
總公司電話:0351-7247400
分公司地址:體育路188號錦繡苑B區23號樓底商
分公司電話:0351-4110671
企業QQ:1104882433
網 址:www.rankmyplace.com
郵 箱:jtdd1998@126.com
郵 編:030006

作為金融創新的產物和政策扶持的結果,小額貸款公司從2005年在國內出現至今,各種非議和質疑聲從未間斷。在全國小貸公司起步階段,很多地方曾經處于觀望、疑慮、徘徊狀態,但近幾年經過勢如破竹般發展,全國各地的不同特色逐漸顯現,有的省份已在刻意放慢腳步,有的省份卻正需要邁開大步。與此同時,小貸公司成長中的各類問題也日益凸顯。
招牌與身份
精心維護金字招牌、進一步規范發展小貸公司,是當前金融改革創新面臨的一個必然選擇
“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在增長,而滿足率卻在下降。”記者在江西省采訪時聽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調查數據,江西省中小企業商業銀行直接融資不足10%,去年催化中小企業民間借貸600多億元,占全部貸款比例的6.8%。他認為,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手段之一。至去年12月底,江西批準開業的小貸公司有128家,累計貸款323.3億元。
“江西共有85個縣,雖然小貸公司看似已屬于高速發展,但目前仍然沒有達到所有縣城全覆蓋,有不少縣城還是空白,原因與江西的經濟發展程度有關,現行政策成為小貸公司發展的制約因素。”這位負責人建議,一方面要誠信經營小貸公司,另一方面對小貸公司增加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參股,治理結構效益。
誠信經營即社會形象。江蘇金融辦銀行一處處長王維認為,社會各方對小貸公司的評判標準與小貸公司股東不盡相同,更多關注小貸公司的社會效益和其股東能否做到“既富且仁”,或者說能否回歸明清晉商“利以義制、名以清修”的價值取向。
河北省金融辦金融創新處處長彭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4年來,河北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取得了預期效果,全省小貸公司已經發展到320家,注冊資本190億元,累計發放小額貸款710億元,為緩解“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難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此過程中,河北金融辦通過加大監管力度并公布社會舉報電話,實行重獎舉報、誡勉談話、市場退出等制度,取消了2家違規小貸公司的試點資格,并對9家小貸公司責令停業整頓。
小貸公司最大的風險是什么?“與內而言,小貸公司最大的風險是不創新不發展,缺乏戰略方向,在商業上不可持續;與外而言,小貸公司最大的風險是不合法不守規,缺乏社會責任,在政策上不可持續。社會形象是個整體概念、系統工程,需要每一家小貸公司的精心打造與共同維護,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這塊金字招牌。”王維表示。
記者在江蘇看到一封2011年9月9日金融辦致全省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的一封長達5000多字的信,信里兼談了江蘇小貸公司發展優劣的8個評判標準,有一段話印象深刻:“房地產行業起于市場,損于暴利;農民合作基金會興于"三農"需求,倒于違法違規。前車之鑒,覆轍不回,設若每家小貸公司都唯己之利,不顧大局,相信很快就能把我們幾年辛苦構建的良好社會形象敗壞殆盡,真到那般境地,政策還會扶持嗎?社會還能容忍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彭景輝認為,進一步規范發展小貸公司是當前金融改革創新面臨的一個必然選擇,建議明確小貸公司身份的法律定位。“小貸公司從事貸款業務,但目前身份尷尬,不能得到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的認可,希望能以人大立法或國務院規章方式認定小貸公司為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或金融機構,與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及資金互助社一樣享受國家惠農政策。”
無錫金融辦副主任侯海峰呼吁,小貸公司注冊是企業,但它到底屬于準金融機構還是非金融機構,應盡快明確。
模式與思考
成功的“江蘇模式”帶來示范性啟迪,小貸公司就要進行分層設計,該干什么就干什么
記者在江蘇省采訪時在政府相關部門聽到這樣的聲音:“銀行法什么都有,唯獨沒有小貸法。等不及國家出臺,地方立法,對違規的小貸公司可以依法處罰,但前提是立法需要與當地法制辦進行有效溝通。”
2007年11月19日,江蘇省政府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省級政府關于全面開展農村小貸公司試點工作的意見,并把江蘇小貸公司的性質定位為農村小貸公司。2008-2009年上半年,在全國小貸公司起步階段,江蘇率先大力發展小貸公司。
彭景輝也提出兩點建議,首先是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新36條),財政、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關于小貸公司涉農貸款業務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的實施細則并落到實處。其次建立適合小貸公司等小微金融機構特點的“中央統一指導,地方分級負責”的監管體系。在國家層面,由有關金融管理部門牽頭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一規劃、協調小貸公司行業發展,制訂小貸公司監管指引,加強對各地監管工作的政策指導。在地方,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對當地小微金融機構監管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成立省、市兩級地方小微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發揮監管主體作用。
據記者了解,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省,截至去年7月底,13個市115個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獲準開業的農村小貸公司329家,實收資本金518億元,貸款余額730億元,去年累計發放貸款1200多億元。這些農村小貸公司基本都設在鄉鎮和涉農街道,90%以上的貸款都投向了縣域“三農”領域的微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以及種養殖戶、農戶,累計支持客戶數超過10萬戶,幾年來全省農村小貸公司累計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近10億元。
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江蘇又開始探索開展“可貸可投”模式的科技小貸公司試點,至去年已有10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掛牌。小貸公司已成為江蘇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中不可或缺、不可忽視的部分,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吸收存款、暴力收貸等嚴重違法違規問題。
去年1月18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第一次到江蘇專程調研農村小貸公司的發展,在經過詳細的情況了解和走訪之后,她對江蘇小貸公司試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她說:“江蘇是我看過的全國小貸公司中發展最規范最健康的地區之一。”
人民銀行、銀監會、審計署先后對江蘇小貸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審計,也認為江蘇小貸公司總體發展良好、運行穩健、管理規范,國務院領導去年也作出重要批示,肯定小貸公司發展的“江蘇模式”。
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坦言,在與各市銀監分局、基層政府、企業界的人士交流中漸漸對江蘇小貸公司有所了解,他也走訪了幾家小貸公司,銀監局去年又對小貸公司進行了全面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江蘇的小貸公司發展比較規范、穩健,確實在支持“三農”、縣域微小企業、抑制非法集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前景與空間
在正規金融和廣闊的縣域農村市場之間,尋找小貸公司的發展空間,小額信貸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與鼓勵
銀監會和人民銀行于2008年5月下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
“"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的規定希望能放寬,另外融資額再擴大一些,最好能夠跨區域。”江西一家小貸公司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的客戶對象都是銀行不愿意或者不敢做的,目標主要是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成本高、風險大,去年的資本回報率14.7%。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后續資金跟不上,希望通過增資擴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持續。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認為,目前政策法規對小額貸款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夠,同時行業內也存在問題,希望加強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小額信貸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與鼓勵。
侯海峰告訴記者,無錫小貸公司從2009年開始發展勢頭加快,開業50家,加上批籌65家其中4家是科貸。“金融發展好,直接給老百姓增加收入。”他主張鼓勵多發展小貸公司,建議適當放寬小貸公司融資比例,放至1.5倍左右。
“去年融資30億元,今年我們沒有從銀行融到錢。”無錫新區香梅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煒英說。
另外也有一些銀行業人士至今還在質疑小貸公司“干擾”了市場,其實有關它存在的定義,《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的詮釋應該最為得體,“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促進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小貸公司的客戶定位在哪里?縣域和“三農”領域是地域定位,與銀行機構的錯位與差異化經營是群體定位;要做銀行能做而不愿做的、想做而不能做的客戶,在正規金融和廣闊的縣域農村市場之間尋找小貸公司的發展空間。
江蘇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如此定位的理由:一是小貸公司雖小但都是法人機構,相對于銀行機構,體制機制上的靈活性與為數眾多缺少足夠抵押、擔保的小客戶之間更加匹配。都做銀行偏好的客戶,即不能提高議價能力,又難以取得優先的保證方式。二是以江蘇來說,小貸公司走的是多元化經營之路,與銀行機構之間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民生銀行通過信貸資產轉讓的模式從數十家小貸公司買走1000多家客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沒有銀行信貸的微小企業,你都做銀行的客戶,銀行哪里還會與你合作?三是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也希望小貸公司能夠成為銀行機構的有益補充。江蘇在工商登記注冊的個體工商戶320萬戶,中小企業130萬戶,相對應這450萬戶的群體,從人民銀行信貸征信系統反映出的貸款客戶數不足19萬戶。
差別化經營也有可參照的標準,江蘇小貸公司的客戶中有大約60%左右目前沒有銀行貸款,做的比較好的小貸公司與銀行的客戶錯位率達到了70%甚至更高。
專家表示,基于發展理念、認知水平、執行能力的不同,小貸公司隊伍的發展分化將逐步顯現,優秀的小貸公司會越來越好,落后的小貸公司也許會被越拉越遠。因此,未來全國各省如何帶動小貸公司整體協調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